知识点梳理清楚,有助于同学们掌握文章内容,掌握好这些文章内容,就能够更好的学习好文章的知识点。下面是小智为大家整理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简·爱》知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想领取期中、期末等试题资料,您可以添加康康QQ号:493924147,即可免费领取资料哦。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简·爱》知识梳理
【讲解大纲】
1、作者其人其事和历史背景:为什么《简·爱》有着超越时代的意义
2、作者和书中主人公经历的联系:在简·爱身上,看到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
3、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遇到初恋:一个人的心声,往往昭示了命运走向
4、简·爱一波三折的爱情:桑菲尔德庄园里的秘密
5、简·爱流落荒原地,遇到亲情:简·爱在荒原地的第四段人生旅途
6、简·爱故事的结局:一个结局的三种思考,你更倾向哪一个?
【重点知识】
1、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奇迹。夏洛蒂创作出的《简·爱》和艾米丽的《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小妹安妮以《艾格妮丝·格雷》,也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勃朗特三姐妹受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思潮影响,她们的作品都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或批判或谴责,富有激情,大胆反抗,充满幻想,渴望自由,希望被平等对待。
2、《简·爱》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3、勃朗特一家居住在英国北部约克郡豪渥斯的乡村。父亲名叫帕特里克·勃朗特,是当地的穷牧师,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拮据,母亲玛丽亚・布兰韦尔出身商人家庭,温柔娴静很有教养。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几个孩子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老爸帕特里克也经常和伊丽莎白姨妈讨论时事政治和文学艺术等问题,因此勃朗特家的孩子们在这种富有创造力与想象力的自由氛围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建立起自己小小的文学世界。
4、夏洛蒂和两个妹妹,用男性的名字,筹了五十磅发表诗集,但最终居然只卖出去两册。她们还写信给当时著名的湖畔派诗人骚赛,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和指点,没想到盼来的是对方毫不留情的奚落,“文学不能,也不应该是妇女的终身事业,妇女越是投入于她应尽的职责中,就越没有闲暇来从事文学活动,哪怕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消遣也罢。”
5、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地提高,所以英国的实力迅速壮大,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殖民地面积竟然是本土的 111 倍 ,所以也荣获一个号称:“日不落帝国”。
6、《简·爱》不只讲了一个爱情故事,它还是一部成长小说。爱情故事是明线,人格完善是暗线,两条线索交织起来。
7、英文原版的书名叫《Jane Eyre》,这 Eyre 是个法语单词,意思是“旅途”。
8、简·爱在 5 个地方,经历了 5 段人生旅途。首先就是舅妈里德太太家,简·爱在这里度过了童年的时光。接着是罗伍德学校,简·爱待了整整 8 年。然后是桑菲尔德庄园,这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地方。桑菲尔德庄园英文是 Thornfield,意思是长着荆棘的地方,也暗示了故事的走向。第四个地方叫荒原地,第五个是芬丁庄园,故事在这里结束,简·爱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9、简·爱的经历跟作者夏洛蒂十分相似,从这段童年故事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是两人的出身和家庭。夏洛蒂和简·爱都出生于牧师家庭,夏洛蒂五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而简·爱也是从小失去了父母。两个人的性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书中简·爱的性格是阴郁的,她是个“忧郁的小孩,长期寄人篱下,长得也不漂亮,让她十分内向自卑。同时她的内心还是高傲的。” 夏洛蒂本身也是孤独的,相貌普通,亲人离世,这让她变得阴郁、敏感。简·爱的经历是作者夏洛蒂的人生写照,也印证了小说带有自传色彩这样的说法。
10、在罗伍德学校,简·爱一共待了 8 年,其中最后两年在这里当老师。她结识了海伦·彭斯和谭波尔小姐,两人都对简·爱产生了正面的影响。海伦让简·爱懂得了,要有胸怀宽广,以德报怨,还让简·爱学会了宽容。谭波尔小姐对简·爱宽厚和真诚的爱,也让简·爱放下了心中的仇恨。
11、简·爱在舅妈家和罗伍德学校的两段人生旅途,让她的心理和人格上都有了成长。小时候自卑的她,变得自尊自爱,逐渐拥有了独立的人格。之前充满仇恨的心,也变得柔软、宽容。而简·爱性格里的反抗,不像之前那样歇斯底里,但也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着。
12、简·爱最后离开了罗伍德学校,因为谭波尔小姐离开了学校,简·爱失去了归属感。她同时也开始渴望自由,于是在报纸上发布了求职广告,想找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
13、在书中,既能看到桑菲尔德的空旷荒凉,又能看到可爱宜人的风景,这和主人公简·爱的第一视角有很大关系。作者夏洛蒂通过“心理描写”,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心理描写能很好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不仅能感受到他当下的心情和状态,也能了解到人物的品质,甚至是命运的走向。
14、简·爱在寄信路上遇到了不小心掉下马、还崴了脚的罗切斯特先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罗切斯特先生认为,当时他自己表现的粗暴无礼,但简·爱很平静,并且很善良的帮助了他。简·爱认为罗切斯特先生是个暴脾气的人,很不礼貌,他的外表脸庞黢黑、面容严厉、眉毛浓密,比较粗犷,不符合当时英国社会的审美。
15、简·爱是一个“遇强则强”的人,罗切斯特先生越是刁难她,简·爱就越冷静、越从容,展现出她性格中智慧淡定、处变不惊的一面。
16、在十九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人们开始相信自己能够掌控这个世界。思想家们呼唤着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精神觉醒。作者夏洛特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也将这种思想注入到了简·爱身上。
17、启蒙运动中的思想都是男性哲学家们提出的,女性从来都是沉默者、接受者、被代言者、面目模糊者。在《简·爱》中,这些思想从一个平凡的英国姑娘口中说出,它的意义远远大于情节本身。虽然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初步的,但在女性地位低下、没有继承权的维多利亚时代,这种思想可以说是振聋发聩。这也是这本小说不同于一般爱情小说的地方,它有超前于时代的意义。
18、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产生了爱情的火花,是因为罗切斯特的房间里意外起火,简·爱及时赶到并扑灭了火。这场意外,让两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进了。
19、罗切斯特先生和贵族小姐英格拉姆表现得暧昧不清,好像马上会娶她为妻。这让已经深陷爱情的简·爱痛苦不堪。
20、英格拉姆小姐美丽、富有,但傲慢浅薄、爱慕虚荣、又非常刻薄,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贵族小姐的典型代表。她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结合,正是典型的因为地位和财富走到一起,所谓门当户对的贵族婚姻。但两个人恰恰缺少简·爱追求的精神共鸣。
21、作者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首先是两个人的对比,英格拉姆小姐,容貌美丽却内心空虚;简·爱的外表平庸,内心强大;还有两种爱情的对比,英格拉姆和罗切斯特是基于物质的感情,而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是精神上的对等和心灵上的共鸣。
22、罗切斯特先生向简·爱表白时,简·爱喊出了全书最著名的一句话:“就好像我们已经离开人世,两个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23、哥特小说起源于 18 世纪后期的英国,常常包含曲折离奇的情节。暴力、恐怖、超自然、古老的城堡、家族诅咒、癫狂等等,是哥特小说的典型元素,这些我们在《简·爱》中也能看到不少,可以看出当时的哥特小说对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影响。
24、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第一场婚礼,由于罗切斯特疯掉的妻子伯莎中断。伯莎隐瞒了家族精神病史,在婚后第四年突然发作,被罗切斯特关进了桑菲尔德的阁 楼里。当时的英国没有离婚的法律,罗切斯特无法再次结婚。而之前在罗切斯特房间纵火、伤了梅森、撕碎了简·爱面纱的人,都是疯了的伯莎。简·爱的叔叔听说了她的婚事,为了不让她受骗,于是派一个律师带着梅森去阻止这场婚姻。
25、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流落到荒原地,被圣约翰三兄妹收留。简·爱在村庄里定居下来后,圣约翰发现他的舅舅,是简·爱的叔叔,并将两万英镑的遗产全部留给了简·爱。这三兄妹其实是简·爱的表兄妹。
26、圣约翰希望简·爱做他的伴侣,一起去印度传教。简·爱不愿意与圣约翰结婚,圣约翰说:“你必须嫁给我,我们要结成永恒的纽带,我必须控制你。” 圣约翰的强势傲慢,与简·爱的独立自爱,在此时爆发出了强烈的碰撞。对于圣约翰来说,他认可简·爱出众的品格和能力,但是在他眼中,女人只能作为附属品,是他事业的帮手。但是对于简·爱来说,她是一位独立自尊的女性,不赞同圣约翰所说的,“一颗女人的心”无法成事。
27、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回到桑菲尔德庄园,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原来前一年的秋天,伯莎纵火烧毁了庄园,几乎烧毁了所有的财产。罗切斯特先生为了救其他人,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机会,导致双目失明,还失去了一只手臂。
28、因为这场大火,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终于平等了。他们终于能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交流了。爱情中最重要的也是对等,但这种对等关系中,外在的身份、地位和财富只是很小一部分,心灵和情感上的对等更为重要。
29、在芬丁庄园,简·爱和罗列斯特终于修成正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后来,在医生的治疗下,罗切斯特也慢慢恢复了一些视力。这个结局,就像童话里写的那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0、对于《简·爱》的结局,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主要有下面这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赞同小说中的完满结局,因为这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是代表了作者夏洛蒂,对理想生活和爱情的渴望。第二种观点却完全相反,认为如果小说以悲剧结尾,会比现在牵强的喜剧结尾好很多。第三种观点认为,简·爱的命运结局不重要,因为她最终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长。简·爱从自卑弱小的女孩,长成了自强自爱的独立女性,这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31、《简·爱》中的爱情线索:简·爱因为家庭教师这份工作,来到桑菲尔德庄园,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在一次次的接触中,两人产生了暧昧的情愫,又在一场意外失火事件中擦出了爱情的小火苗。就在两人感情渐浓时,却因为一个叫英格拉姆的贵族小姐,两人产生了误会。当误会解除,两人举行婚礼时,又因为罗切斯特疯掉的妻子而中止。简·爱忍痛离开桑菲尔德庄园,流落到荒原地,遇到了圣约翰一家。圣约翰向简·爱求婚,简·爱认为两人的关系并不平等,拒绝了他。后来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庄园,发现这里已经是一片废墟。她赶到芬丁庄园,和已经失明的罗切斯特相聚。此时,伯莎已经坠楼死去,两人之间的障碍也消除了,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32、《简·爱》中的精神成长线索:小寄人篱下的简·爱,遭受了舅妈一家人的百般折磨,这样的生活让她性格自卑、暴躁,还充满了仇恨。后来,简·爱被送到罗伍德学校,一开始遭到了校长的各种误会,幸好遇到了心怀宽广的好朋友海伦,和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谭波尔小姐。她们让简·爱学会了宽容和谅解,简·爱也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尊自强的年轻女性。在简·爱离开罗伍德学校,来到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的时候,她面对主人罗切斯特的粗鲁和霸道,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平静和机智。两人的相处中,简·爱虽然处于弱势,但不断争取平等的关系。两人的婚姻遭遇变故,简·爱恪守了自尊自爱的原则,放弃和爱人相守。最后,简·爱以独立、自信的形象重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与他再次结合,也最终实现了她对爱情和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