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点击开始 在线咨询
TOP
申请学习规划
预约报名

学而思1对1资讯站

资讯

深圳

24小时热线: 153-2381-2634

预约198元,1对1体验 马上报名→

获取验证码

请选择意向校区

请选择年级

请选择科目

立即体验
当前位置:家教深圳站 > 高中辅导 > 正文

2019高考语文复习练习:理解散文词句含意,赏析艺术技巧(2)

2018-11-08 16:29:44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预约→免费的学科诊断及课程规划

  ⑦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一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较切实的部分。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

 

  ⑧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不久,荣伯新剪的茶棵又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然而,整个村子在这时才激动起来,就像荣伯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晴朗而高远,大地芬芳而宽阔。当青春的梦幻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较近的人就是一把镰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或槐风。时节正值端午,太阳正在背脊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我正在麦粒之外。

 

  ⑨那时,成熟的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它会融进李馥。

 

  ⑩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细地吹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他拈起其中一粒,放入嘴里,然后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空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

 

  ?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有时就是他的遗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滑溜的时光、逃跑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16年割麦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

 

  ?一转眼30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

 

  ?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你回来了,回来了!你看今年的麦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的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里寻找他罢了,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一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幽小路。

 

  ?是麦香帮了我的忙,让我找回了镰刀与麦茬旁边的自己,还有这位将庆幸和失望发酵在一起的荣伯。

 

  (选自《散文百家》)

 

  1.(理解句子含意)解释第③段中“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一句话的含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这句话的主语是“荣伯”,“荣伯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熬过冬天”写出了荣伯的历经沧桑。

 

  【答案】 本句运用了比拟修辞,(2分)生动地写出了历经沧桑的荣伯如同麦子一样扎根于土地,与麦子、土地融为一体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荣伯的深深敬意。(3分)

 

  2.(鉴赏艺术技巧)请从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⑩段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已经明确了答题的方向。画波浪线句子是荣伯嚼麦粒的情景,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及比喻修辞。“拈”“放”“嚼”三个动词,是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了荣伯的喜悦和幸福。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地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

 

  【答案】 描写手法:作者连用“拈”“放”“嚼”三个动词,(1分)以细节描写突出荣伯细微却又自然的动作(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荣伯对于麦子丰收的不动声色的满足和喜悦。(1分)

 

  情感表达:作者托情于“天”,借“天”说人,(1分)表现荣伯的幸福是巨大的、深沉的,(1分)在此基础上,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1分)

 

  二、综合练

 

  (2018·长郡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14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当时的我看祖母,更像一个巫婆,她告诉我不要用手指着彩虹,她说那样手指会烂掉。孩子的心,总是相信这样的话,竟然有好多年,我真的不敢用手指着彩虹。每到给先人上坟的日子,她还告诉我,烧了纸不要回头,如果回头的话鬼魂就会跟上来。我便吓得真的不敢回头,哪怕现在还是。这些我都信了,可是,为什么偏偏就没有相信她临终前用干瘪的手轻拍我的脸说的那句话呢?她说:“莫哭,莫哭,奶奶只是去睡会儿。”

 

  这一睡便是长眠不醒。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较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较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较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噼里啪啦全毁了。

 

  较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较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终于知道了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较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3.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祖母临终时示意我们点上一根蜡烛,作者对此行为经历了一个由不解到较终完全理解的过程。

 

  B.文中加点句子“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寓意丰富,既写出了祖母的病痛如山一般沉重,又写出了她对亲人如山一般厚重的爱。

 

  C.文章运用大量插叙,回忆了祖母一生的艰辛。全文首尾呼应,脉络清晰,通过丰富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性格鲜明的祖母形象。

 

  D.作者听了祖母的话,在给先人上坟时哪怕是现在也依然不敢回头,意在表明在晦暗的地方待的时间太长的祖母不可避免地在作者的生命中投下了某些阴影。

 

  D [D项,“意在表明在晦暗的地方待的时间太长的祖母不可避免地在作者的生命中投下了某些阴影”错误。全文主旨在于赞美祖母面对苦难时的坚韧意志和乐观态度,抒发了对祖母的怀念感激之情。]

 

  4.(鉴赏艺术技巧)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②把祖母忍受苦楚比作终日沉默的苦命村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坚忍顽强的精神品质。(2分)③把祖母与村庄联系起来,能让读者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去理解祖母的苦难与坚韧,使人物形象具有厚重的内涵与意义。(2分)

 

  5.(理解词语含义)文章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倾听黑暗”的丰富含义,并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倾听黑暗”一语运用了暗喻、通感的手法。“黑暗”喻指人生中的种种苦难。这一说法形象地表达了我们面对苦难时应该有的正确态度。(1分)②“倾听黑暗”就是遭遇到生命中的黑暗时要有良好的心理,不能畏惧害怕,也无须怨天尤人。祖父一去不还,祖母就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儿都不去,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从未退缩,毫无怨言。(2分)③“倾听黑暗”还包含着面对生命的苦难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倾听”不等于“屈从”,而是在黑暗中持有一种坚韧乐观的精神,永远不丢失对光明的追求。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2分)④认识:言之成理即可。(1分)

请加入QQ群,试题资料免费放送!
请加入QQ群,试题资料免费放送!
  • 深圳小学交流群:254317299
  • 深圳初一交流群:983461291
  • 深圳初二交流群:159043716
  • 深圳初中交流群:1126106222
  • 22届深圳中考交流群:90482695
  • 深圳高一交流群:1103197481
  • 高二年级交流群:866310198
  • 22届深圳中考交流群:419667374
  • 高中学习交流②群:785506623
  • 高中资料交流群:175743089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